
发布时间:2021-12-24 11:31
可以拍成微电影形式,诚心为你解答,给个好评吧亲,谢谢了。
苏丹最著名的历史遗迹是麦罗埃金字塔群。
麦罗埃位于尼罗河中游的第五瀑布和第六瀑布之间,尚迪镇的北面,金字塔附近都是沙丘。现在我们在麦罗埃所能见到的金字塔高的有20多米,矮的仅有数米,建造金字塔的
材料大多是本地出产的黑色或深褐色砂岩,虽然太多金字塔破损严重,但是它们却是古老
文明的见证。
选B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姜寨遗址是仰韶文化早期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遗迹。
临潼历史渊源深厚,历经周、秦、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因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故名临潼。《临潼县志》说:“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环县左右故名临潼”。
战国时,秦在渭河北就建都栎阳,秦孝公时,置栎阳为县,因渭河以北地区土地平坦、面积广,盛产粮食,自秦汉到隋唐,始终保持了县的建制。除古栎阳外,还有万年(今栎阳镇)鄣县(今交口镇)平陵、粟邑(今康桥粟邑)等县。渭河以南在周代为骊戎国。并有戏邑、芷阳之设。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嬴政时)设郦邑。公元前197年(汉高祖时),改郦邑为新丰(县城地址在今新丰)。公元686年(武则天垂拱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0336364二年)改为庆山县,公元691年(武则天天授二年)置鸿州并鸿门县于零口。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三年)废庆山县复为新丰县。公元744年( 临潼区风貌图
天宝三年)设会昌县(今城区所在地)。公元748年(天宝七年)把新丰并入会昌,改名为昭应县。公元1015年(北宋大中祥符八年),以临河(石瓮寺沟水)绕城东而过,潼河(温泉水)绕城西而走,随取名临潼。公元1267年(元世祖至元四年)降栎阳县为镇,归属临潼县。至此临潼渭河南北始为一县,其辖区约相当于今日的规模。明清之时,临潼归西安府治辖。民国时属咸阳行政督察区。 战国时,秦在渭河北就建都栎阳。秦孝公时,置栎阳为县,因渭河以北地区土地平坦、面积广,盛产粮食,自秦汉到隋唐,始终保持了县的建制。除古栎阳外,还有万年(今栎阳镇)鄣县(今交口镇)平陵、粟邑(今康桥粟邑)等县。渭河以南在周代为骊戎国。并有戏邑、芷阳之设。 秦始皇帝嬴政时设郦邑(公元前231年)。汉高祖时改郦邑为新丰(县城地址在今新丰,公元前197年)。唐垂拱二年(686年)改为庆山县,天授二年(691年)置鸿州并鸿门县于零口。神龙三年(705年)废庆山县复为新丰县。天宝三年(744年)设会昌县(今城区所在地)。天宝七年(公元748年)把新丰并入会昌,改名为昭应县。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以临河(石瓮寺沟水)绕城东而过,潼河(温泉水)绕城西而走,随取名临潼。《临潼县志》说:“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环县左右故名临潼”。元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降栎阳县为镇,归属临潼县。明清之时,临潼归西安府治辖。民国时属咸阳行政督察区。 1949年临潼解放,为渭南地区管辖。1956年改为省辖。1958年划归西安市,1961年复归渭南地区,1983年10月划归西安市管辖。1997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57号):撤销临潼县,设立西安市临潼区,区政府驻骊山镇。秦兵马俑介绍 1974年,在陕西省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村发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从葬坑,坑址距秦始皇陵陵园外城东城坦约1.5公里。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即秦王位。他先后平定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王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一生做了许多有利于统一的重大事业。他废封建,置郡县、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统一文字等等。 秦始皇初即王位就开始修建陵园。统一全国后,他征发来修筑骊山陵园的民夫,最多时达七十多万人。直到他五十岁去世时,陵园还未全部竣工,秦二世胡亥又接着修了两年,前后共费时近三十九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葬入骊山。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火烧阿房宫等秦宫室,秦始皇陵园也被焚毁。原建筑虽然早已毁坏,但仍可看到遗迹。陵园周围还有许多遗址,现在已经知道的有:陪葬墓、马厩坑、石料加工场、弄徙墓地、杀殉坑、兵马俑坑和铜国马坑等。 1974年春,当地群众在打井时挖出大型陶俑。经考古工作者钻探试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陶俑坑,并定名为一号兵马俑坑。以后又相继发现了二号、三号兵马俑坑。一号兵马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约14.260平方米。坑的东部为一条南北长60米、东西宽3.45米的长廊,里面站着三排陶俑,每排68个,组成一个横队。横队后面夯筑隔墙十堵,将坑分为东西向的十一个过洞。南、北两个过洞较窄,各站两排俑。中间九个过洞里各站四排俑,均为面向东的纵队。陶俑按服装不同可分为铠甲俑和战袍俑。陶俑中间有木质战车(已朽),每乘战车前有四匹战马,车后并排站三个铠甲俑,他们是车上的甲首、参乘和驭者。这些陶俑身高1.75-1.97米,手执戈、矛、剑、吴钩、弓、戟等兵器。陶马高1.5米,长2米。几年来,一号坑已挖掘了五个探方,面积约2.000平方米,出土陶俑1.087件、陶马32匹、战车8乘、鼓3面。根据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坑全部挖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6.000余件。二号兵马俑坑在一号坑东部以北约20米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为124米,南北最宽处为98米,深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坑内用隔墙分为四个单元。二号坑以战车为主,坑内约有战车、陶马、陶俑等1.500件。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东西长17.6米,南北宽4.8米,面积约520平方米。坑内有陶俑68件、驷马战车一乘。 秦俑坑中兵俑的排列形式,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特别是秦代的军队编制状况。一号坑内以车兵为主,车步兵相间:二号坑里车兵较多,步骑也占一定数量,形成车、步、骑联合编队的形式;三号坑似为指挥机关。 出土的陶俑是按照秦军将卒形象塑造的。众多的陶俑给人的印象是:体格魁伟,比例匀称,造型逼真,形象生动。步兵俑大都是单独编列,往往位于每一兵力单位的前部。有的跟随在车、骑后面,即"徙卒"。他们挟弓挎箭,身著战袍,凝目聆听,显得镇静而机警。同车、骑混编的甲俑都执长兵器,免胄束发,形象威武。骑兵俑一手牵马缰,一手作提弓状,头戴圆形压发小帽,上绘彩色梅花形散点纹,两侧有帽带扣结于颔下。上身着短甲,下着紧口裤,足登长筒马靴,勇武精悍。 车兵是古老的兵种之一,秦车是单辕的敞篷战车。驭者居中。身著重甲,双臂护以臂甲,手握车辔,目视前方,曲背挺腿,显得全神贯注,驭术娴熟。车士分列车侧,一手按车舆,一手执兵器。弓弩手是徙卒中一个独立的兵种,在秦军中占有显要的地位。蹲姿甲俑执弓控弦,目视前方,表情严肃,是训练有素的勇士形象。 将军俑头戴燕尾长冠,身著细扎花甲,坚定沉着,刚毅自若,充分体现了身经百战,临敌不惧的大将风度。陶马体形高大,劲健有力。膘肥而不臃肿,腿瘦而不单薄。无论是车马还是乘马,均张口衔镳,剪鬃缚尾,双耳前倾。显示了它们是机警敏锐,强壮善驰的良马。 在陶俑的制作工艺上也有独到之处。秦代的制陶工匠和雕塑工匠用以模为主、塑模结合、分件制作、逐步套合和入窑绕制、出窑绘彩的方法,烧制出这些大型陶俑和陶马。陶俑头部大都是合模制成,俑腿和俑身是采用模制或泥条盘成,臂和手用模制或手制。对各个细部的制作,运用塑、模、捏、贴、刻、画等方法,逐个进行雕塑。例如陶俑头部的制作是先模制成头形,作成初胎,然后复泥,制出眼、鼻、耳、嘴、胡须。身部也是在打好初胎后再复泥,用手制成衣服,用刀刻出甲片,用印模压成甲钉。陶马的制作也是采用分件合模和堆塑的方法制成的。分件制作后,安装套合,用泥粘接,然后入窑烧制,烧好后绘彩。陶俑的手脸为粉红色,服饰有粉绿、粉紫、深绿、赭石等颜色。在陶俑的身上还刻有"宫疆"、"咸阳"、"都仓"、"宫系"、"廿"、"得"等字样,这些有的是中央制陶作坊管理下的工匠名字,有的是编号。 俑坑中的战车是木制的,木质因年久已腐朽,但车辕、衡、輢、轮、轼、毂等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车上的铜质构件都保存了下来。从坑中车迹看,车为单辕,辕长3.70-3.96米,前端仰起,后端平直压于车舆下。舆呈横长方形,舆前有轼,后边开门。车轮高1.35米。辕前有衡,衡上缚双轭。车前驾四马,驾具齐全。车身通体髹漆,有的地方还有彩绘的花纹。按照车身的大小和装饰,大体可分为指挥车、副车、乘车和一般战车。 从兵马俑坑中还挖掘出大量金属兵器,有青铜剑、戈、矛、戟、铍、殳、钺、吴钩、弩、箭、镞等共几万件,它们大多是当时的实用品。这些兵器制作精良,有的至今仍锋利无比,说明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冶金制造技术已具有较高的水平历史沿革
临潼历史渊源深厚,历经周、秦、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因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故名临潼。《临潼县志》说:“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环县左右故名临潼”。 战国时,秦在渭河北就建都栎阳,秦孝公时,置栎阳为县,因渭河以北地区土地平坦、面积广,盛产粮食,自秦汉到隋唐,始终保持了县的建制。除古栎阳外,还有万年(今栎阳镇)鄣县(今交口镇)平陵、粟邑(今康桥粟邑)等县。渭河以南在周代为骊戎国。并有戏邑、芷阳之设。公元前231年(秦始皇嬴政时)设郦邑。公元前197年(汉高祖时),改郦邑为新丰(县城地址在今新丰)。公元686年(武则天垂拱二年)改为庆山县,公元691年(武则天天授二年)置鸿州并鸿门县于零口。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三年)废庆山县复为新丰县。公元744年( 临潼区风貌图天宝三年)设会昌县(今城区所在地)。公元748年(天宝七年)把新丰并入会昌,改名为昭应县。公元1015年(北宋大中祥符八年),以临河(石瓮寺沟水)绕城东而过,潼河(温泉水)绕城西而走,随取名临潼。公元1267年(元世祖至元四年)降栎阳县为镇,归属临潼县。至此临潼渭河南北始为一县,其辖区约相当于今日的规模。明清之时,临潼归西安府治辖。民国时属咸阳行政督察区。
战国时,秦在渭河北就建都栎阳。秦孝公时,置栎阳为县,因渭河以北地区土地平坦、面积广,盛产粮食,自秦汉到隋唐,始终保持了县的建制。除古栎阳外,还有万年(今栎阳镇)鄣县(今交口镇)平陵、粟邑(今康桥粟邑)等县。渭河以南在周代为骊戎国。并有戏邑、芷阳之设。
秦始皇帝嬴政时设郦邑(公元前231年)。汉高祖时改郦邑为新丰(县城地址在今新丰,公元前197年)。唐垂拱二年(686年)改为庆山县,天授二年(691年)置鸿州并鸿门县于零口。神龙三年(705年)废庆山县复为新丰县。天宝三年(744年)设会昌县(今城区所在地)。天宝七年(公元748年)把新丰并入会昌,改名为昭应县。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以临河(石瓮寺沟水)绕城东而过,潼河(温泉水)绕城西而走,随取名临潼。《临潼县志》说:“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环县左右故名临潼”。元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降栎阳县为镇,归属临潼县。明清之时,临潼归西安府治辖。民国时属咸阳行政督察区。
1949年临潼解放,为渭南地区管辖。1956年改为省辖。1958年划归西安市,1961年复归渭南地区,1983年10月划归西安市管辖。1997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57号):撤销临潼县,设立西安市临潼区,区政府驻骊山镇。
临潼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南依骊山,东邻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邻浐灞生态区和新筑国际港务区,北邻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地势南高北低,山塬川依次分布,分别占15%、18%、67%。全区总面积915平方公里,辖20个街道、3个乡,总人口7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56.2万。临潼距西安市中心20多公里,境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西潼高速公路、108国道穿境而过,到咸阳国际机场40分钟;陇海、西延等数十条铁路交汇成西北最大的新丰铁路编组站,2002年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目标,物流畅通,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捷。
全区现有耕地78万亩,土壤肥沃,土质优良,土壤以娄土、黄土性土和瘀土为主,适宜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蔬菜等,主要特产有石榴、柿子、核桃和相枣等。自然条件优越,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3.5℃,无霜期219天,年降雨量591.8毫米。年日照时数2052.7小时,年总辐射量111.7千卡/平方米。境内有临河、潼河、零河等10余条河流,渭河穿境而过。水利设施齐备,农田灌溉方便,全区有效灌溉面积56.87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54.9万亩,喷灌面积区1.67万亩,微灌面积1900亩。
临潼主产优质小麦和玉米,是国家重点粮食生产基地。渭河平原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面积45万亩。
70多万,大多为汉族,少数民族占的比例较少,有回、壮、藏、满、朝鲜、土家族等18个少数民族约2200余人,主要分布在我区骊山街道办事处,大多聚居于临潼城区。
我区五教齐全,宗教活动频繁。全区有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47个,其中天主教16个,基督教26个,道教3个,佛教1个,伊斯兰教1个,分布于全区23个乡街;全区信教群众达三万余人,其中道教信徒1万余人,佛教2000余人,天主教8600余人,基督教8000余人,伊斯兰教1000余人。做好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和信教群众的正确信仰工作事关全区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1996年,临潼区面积898平方千米,人口62.2万人。辖12个镇、16个乡:骊山镇、秦陵镇、新丰镇、代王镇、雨金镇、相桥镇、马额镇、栎阳镇、斜口镇、交口镇、零口镇、北田镇、田市乡、新市乡、徐杨乡、任留乡、西泉乡、油槐乡、行者乡、韩峪乡、穆寨乡、何寨乡、东岳乡、纸李乡、仁宗乡、铁炉乡、小金乡、土桥乡。县政府驻骊山镇。 1998年,撤销骊山镇、秦陵镇、新丰镇、代王镇、斜口镇、行者乡,设立骊山街道、秦陵街道、代王街道、新丰街道、斜口街道、行者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639581人,其中(6个街道、8个镇、14个乡):骊山街道70772人、秦陵街道27337人、新丰街道39560人、代王街道34815人、斜口街道30233人、行者街道24691人、马额镇20718人、零口镇32600人、雨金镇21826人、栎阳镇29247人、交口镇24777人、相桥镇19314人、北田镇23373人、田市镇16617人、西泉乡22257人、韩峪乡16008人、仁宗乡4895人、何寨乡29666人、土桥乡3847人、纸李乡16193人、铁炉乡16619人、东岳乡6483人、穆寨乡4557人、小金乡7208人、任留乡21186人、新市乡28438人、徐杨乡22278人、油槐乡24066人。
2002年,临潼区辖6个街道、10个镇、7个乡:骊山街道、秦陵街道、代王街道、新丰街道、斜口街道、行者街道、马额镇、零口镇、雨金镇、栎阳镇、交口镇、相桥镇、北田镇、油槐镇、西泉镇、何寨镇、铁炉乡、穆寨乡、小金乡、任留乡、土桥乡、新市乡、徐杨乡。共有7个居委会、285个行政村。
2005年,临潼区辖6个街道、10个镇、7个乡:骊山街道、秦陵街道、新丰街道、代王街道、斜口街道、行者街道、马额镇、零口镇、雨金镇、栎阳镇、交口镇、相桥镇、北田镇、油槐镇、西泉镇、何寨镇、铁炉乡、穆寨乡、小金乡、任留乡、土桥乡、新市乡、徐杨乡。
2007年1月,零口、相桥、雨金、马额、西泉、栎阳、新市、徐杨等8个乡镇撤销乡(镇)建制,改设街道办事处,8个街办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24万人口将逐步纳入临潼的城市规划之中。至此,临潼区辖14个街道、4个镇、5个乡:骊山街道、秦陵街道、新丰街道、代王街道、斜口街道、行者街道、零口街道、相桥街道、雨金街道、马额街道、西泉街道、栎阳街道、新市街道、徐杨街道、交口镇、北田镇、油槐镇、何寨镇、铁炉乡、穆寨乡、小金乡、任留乡、土桥乡。
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报省政府批准,临潼区仁宗乡、穆寨乡、小金乡3个乡撤乡设街办。至此,临潼区23个乡镇建制全部撤销,相应成立了23个街道办事处。
2012年1月10日上午,原仁宗、穆寨、小金三乡分别举行新设街办揭牌仪式。
全区现辖23个街道办事处:骊山街道、秦陵街道、新丰街道、代王街道、斜口街道、行者街道、零口街道、相桥街道、雨金街道、马额街道、西泉街道、栎阳街道、新市街道、徐杨街道、何寨街道、交口街道、油槐街道、北田街道、铁炉街道、任留街道、穆寨街道、小金街道、仁宗街道。区政府驻骊山街道。
[1]有汉族、黎族、白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土家族、俄罗斯族、满族、朝鲜族、羌族、俄罗斯族等民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