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动画的定义

发布时间:2020-12-11 16:11

三维动画的定义及特征

 

三维动画:three-dimensional (3D) animation,由动画师数字化建模和操作,在虚拟 三维空间中制作生成的动画。指使用存储在计算机中用于执行计算和绘制程序软件,创 建多边形网格使三维对象或三维环境具有可视化的外观。通过数字骨骼系统操纵顶点进 行控制,与关键帧结合使用创建运动[1]。并可使用与传统动画无关的数字技术生成动画, 如数学函数、粒子模拟、动力学等范畴[2]

三维动画既是一种计算机图形技术,又是一种动画艺术类型。三维动画技术是在三 维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维动画艺术类型则是在计算机图形技术应用于 动画创造的过程中,在替代旧有技术的同时,逐步产生了自身独有的美学特质以区别于 其他动画类型。从而脱离于传统动画,确立了独立的美学类型。

三维动画具有以下特征:

1)虚拟性特征:三维动画技术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物质载体边界。以非物质的方 式创造非物质的图像,在虚拟环境中实现了无源创造。包括虚拟工具、虚拟场景、虚拟 角色、虚拟灯光、虚拟镜头等内容的虚拟化实现。从造型的创造、表面材质的指定、灯 光的布置、摄像机的架设到动作的制作、表情的调节、图像的渲染生成、后期特效的合 成、剪辑等一系列的创作流程都可顺利实现。在数字技术出现之前,完成上述工作需要 巨大的人员、团队、资金、空间、时间投入。数字技术将这些内容均建构在虚拟的体系 之内,构成了非物质化的虚拟世界,并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推广呈现出数字技术的开放性 特质,颠覆了技术的专业性垄断,带来了艺术创作流程的全面开放,包括向创作者个体 的开放。

2)同质性特征:借由创作介质的虚拟性,数字技术的介入使得影像摆脱对实物的 依赖,三维动画技术突破了艺术创作受制于媒介材料的规约,实现了媒介载体的同质化, “聚集多种不同元素并建立一个无缝对象”[3]。三维动画既可以完成对现实内容的虚拟, 又可以完成非现实内容的创造,还可以模拟与传统艺术类型不同的艺术风格。可以通过 记录和扫描的方式获取真实世界的数字信息;通过创建与编辑获得非现实的幻想物象; 或结合二者使得虚幻更加可信、现实更为精彩。传统艺术类型也同时获得了新的属性或


 

 

功能,静态艺术具备了运动的可能,平面艺术具备了纵深的层次,实现了全方位的交叉 与跨界。所有的信息内容在数字技术平台上均被转换为比特(bit)数字编码,被提取和 重构。并被赋予可复制、易传播的数字媒体技术特性,通过数字信号进行光速的传播和 实时的分享。数字技术的模拟能力基于与现实的相似性,既可以再现高度仿真的细节, 也能够人为的生成风格化造型,在外在表象上存在不同的审美特征,都由计算机程序和 语言生成[1]

3)视觉真实感特征:三维动画所营造出的真实意义与绘画和电影不同。安德鲁·达 利指出三维数字影像和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区别:“第一,虽然二者都是对现实的模拟,但 不同于超现实主义绘画,三维影像对现实的拷贝并不存在一个对应的原始物,它是所谓 的“第二级模拟”,即基于已有材料的再造现实。第二,超现实主义绘画并不想将自身与 模拟对象相混淆,而三维影像模拟则试图掩盖这种模拟行为,它是对模拟对象精确地再 生产”[2]。斯蒂芬·普林斯对于数字影像与电影的区别进行了分析:“电影影像是一种将 观念绑定在一起的“索引式”符号,电影影像与真实世界有因果性和持续性的指涉联系, 而数字影像不同于电影胶片对外界现实的记录,它的图像是在计算机内通过代码和算法 生成的,因而它与外界现实的联系不是因果性的,而是建立于一种相似性关系上, 从这 个意义上来说,它属于皮尔斯符号学体系中‘像章符号’”[3]。三维动画相较于传统动画 艺术类型,具备了视觉真实感特征。即:提供符合艺术接受者日常感知经验的影像视觉 元素以获取感觉上的真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化处理,强化观众对于感觉真实的接 受。

在画面呈现层面,三维动画与传统二维动画相比其立体空间塑造与呈现存在根本的 区别,可实现更为逼真的视觉表现。与传统定格动画相比,两者虽然均通过立体造型的 动态表现产生画面,但是技术实现手段有本质的区别。传统定格动画使用真实的材料进 行空间塑造,材料特性和拍摄手段与实拍电影相同,造型及风格受到材料与技术的限制, 必须进行象征化和抽象化的设计。三维动画排除了材料及技术限制,可以自由的选择材 料的属性构成和外在表象,可以进行造型风格的任意界定,具备实现视觉真实感的能力。 在运动表现层面,传统二维动画对于运动规律的总结与研究已经十分成熟,动作的写实 程度与夸张处理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传统定格动画由于逐帧调整与摆拍,无法避免 手工操作的误差,动作表现较为简单和僵硬。三维动画的动作制作方式在传统二维动画 关键帧技术的基础上,由计算机生成中间动画,可以实现二维动画的动态表现力,且可 使用动作捕捉技术进行真人表演的完全模拟,在表情和动作的表现上更为准确和细腻。

 

 

4)可扩展性特征:数字技术平台的开放和自由促使三维动画作为技术和艺术的 共生体存在于我们的视野当中。实现了对于社会各领域应用的全面介入和自身功能及内 涵的增殖,从而具备了强大的扩展性能力。三维动画在视觉信息传达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既可实现真实的复制,又可进行虚幻的创造,微观世界的放大与宏观世界的压缩、可视 化规律的展现与非可视化原理的诠释均能在三维动画中予以实现。在数字媒介上,多元 的文化与艺术类型跨越了介质的隔离,具备了相互融合的可能。三维动画在发展中作为 虚拟空间图像核心技术之一,与更多的新兴技术产生关联与协作,如计算机交互技术、 自动化控制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交互技术等,进一步完善了自身体系 的细化和强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持续发展。三维动画技术的开放性和工具的虚 拟性则决定了自身发展的多元途径:三维技术的软硬件开发厂商不断更新功能,开发更 加完善与强大的版本;艺术家和创作者也脱离了工具使用者的单一身份,在使用技术的 过程中,主动的根据创作需要,不断地发现技术和工具存在的问题,提供反馈或进行二 次开发,编写程序或插件参与技术的完善与开发